人间传染的真菌类病原微生物鉴定方案,质谱+形态学双重鉴定
2023年09月11日 中元新闻

《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》真菌类病原微生物由原来的59种,修订为151种。
为加强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,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、菌(毒)种和样本运输等行为,国家卫生健康委近日发布了《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》。目录涵盖病毒160种,细菌类病原微生物190种,真菌类病原微生物151种。
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指的是可引起人类感染、并有传染性的病原微生物,包括病毒、细菌、衣原体、支原体、立克次体、放线菌以及真菌等。目前,对于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的分类,主要依据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、致病性及其危害程度,并结合当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研究进展进行的。依据其危害程度,将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分为四类,其中第一类、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。
在真菌分类目录部分。2006版《名录》中真菌类病原微生物为59种,修订后的2023版《目录》改为151种,其中危害程度分类为第二类的7种、第三类的144种。一是新增危害程度分类为第二类的真菌2种,新增危害程度分类为第三类的真菌118种。删除22种真菌,合并部分真菌条目。原皮炎芽生菌的危害程度分类由第三类升为第二类,相应调整实验活动和运输管理要求。
针对此次《目录》新增的真菌病原体,尤其是丝状真菌,中元汇吉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:
①丝状真菌数据库超过400种,覆盖《目录》检测需求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微生物质谱对丝状真菌的鉴定相对于细菌、酵母的鉴定存在着检出率低、重复性差、分辨率低等挑战。这主要是由于丝状真菌细胞壁的复杂性导致蛋白质释放相对困难,使得前处理工作更加具有挑战性。此外,丝状真菌在生长的不同阶段,细胞壁的组成也会发生变化。在早期生长阶段,细胞壁主要由几丁质层和蛋白质层构成,而在成熟期,细胞壁则包含了几丁质层、蛋白质层、葡聚糖蛋白层和质层蛋白质层。虽然在生长的不同阶段,核糖体蛋白组成并没有发生变化,但包括细胞壁蛋白在内的其他蛋白质可能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,从而体现出谱图的差异性。
②中元汇吉针对丝状真菌不同生长周期的丝状真菌菌株进行了建库,监测从培养第2天到第7天的菌株蛋白变化,通过算法寻找出峰差异和规律,保证入库谱图充分覆盖不同培养时间蛋白图谱的差异,从而提高丝状真菌的检出率。
以出芽短梗霉(Aureobasidium pullulans)为例,同一菌株3天和7天质谱图谱的差异
③在前处理方面,采用霉菌样本预处理试剂盒,仅需4步操作,2min完成对菌体的破壁和蛋白萃取,进而得到丰富的蛋白指纹图谱信息,让霉菌鉴定更加容易。
④快速报告鉴定结果的同时,还可以同步提供权威形态学参考信息,为病原菌尤其是罕见菌的鉴定结果提供双重保障。
中元汇吉 EXS系列全自动微生物质谱检测系统作为国产质谱的引领者,集微生物质谱、核酸质谱、负离子质谱于一体,超5000种本地数据库,是人间传染病原微生物准确、快速、全面鉴定的好帮手。
